#多肉植物##清风计划##美食##原创首发##今日头条#
《慢生活·轻阅读》1711期
4月14日 周日 三月初十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一乐》
老婆:“老公啊,如果有人花1000万买我,你卖不卖?”
老公:“当然不卖!”
老婆高兴极了,猛的亲了老公一口,问:“为什么呀?”
老公看了老婆一眼,一脸嫌弃的说:“你又不值1000万,这种昧良心的钱我不赚!”
……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冷知》
1、中国古代的酒基本都是黄酒和浊酒,白酒在元朝才传入中国,在明清才有下层人士喝,白酒这个名称在清末才出现,上世纪30年代后才普及,喝白酒基本到建国后才常见,白酒历史文化真的不深厚,现在没落的黄酒等才是古代史上广为记载的酒。
2、癌症不可能被消灭,研究癌症50年的院士劝人别轻易开刀,癌症不同于传染病,传染病是外敌入侵,癌症是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入侵之敌,手术后一个月内有30%病人死亡,五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读报》
1、奔驰-今日,女研究生买奔驰后续:涉事4S店经理与女车主见面沟通录音曝光,律师称可主张三倍赔偿,涉事4S店车辆以次充好涉嫌诈骗,据查,4S店员工涉嫌诈骗31名车主1800万,目前双方协商失败,购买的奔驰已封存处理。
2、地震-今日,专家回应:怀柔发生北京23年来最大地震,10天内2次地震,均属天然地震,二者无关联,今日北京怀柔发生3.0级地震,此前,4月7日北京海淀区附近发生2.9级地震,无后续强震的可能。
3、暴雨-今日,最后一名失联人员确认遇难,深圳失联人员全部核清,共有11人死亡,每人赔偿25万和家属抚慰金5万共30万已经赔偿到位,事件搜救工作结束,相关善后和调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4、黑洞-今日,人民网发声,视觉中国等涉案有关公司,均不是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属于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著作权集体管理活动”,有关执法机关应当予以查处。
5、失联-今日,有图为证,MH370一进入马来西亚领空就被击落,据悉,一马来西亚前高官透露气象卫星拍摄的图片说,MH370航班被重型导弹击落,原因疑客机遭劫持后劫匪欲模仿美国911事件,而被申请击落。
6、煤矿-今日,国家煤监局消息,煤矿企业要推广实施“取消夜班”做法,逐步改变煤矿井下员工“一天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的传统作业模式。
7、扫黑-今日,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完成对天津、湖南、新疆等1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进驻工作,中央扫黑除恶第二轮督导工作全面启动。
8、民航-今日,飞机“一人多座”服务来了,最低250元就能加个座,提升舒适度,但不能享受额外行李额、额外餐食,旅客可以加1到3个座位,价格从250元到1700元不等。
9、骗保-今日,医疗保障局:即日起,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经查实后,符合条件的举报人可获最高10万元的奖励,包括为参保人员购买化妆品、生活用品等非医疗物品等。
10、天气-今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警。明天,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还将有大雨,局部有大暴雨,提醒大家周末出行多加防范。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国学》(连载)
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
A、李白
B、杜甫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A、辛弃疾
B、李清照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孟母教子
B、岳母刺字
(待续)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多肉》(连载)
【常见多肉植物图鉴及种植攻略】转给想种却种不好的肉友。
富士
富士
植物简介:
富士景天科瓦松属多肉植物,岩莲华的斑叶品种,叶缘白斑中间绿,叶片有淡淡的白粉,叶排列成小莲花座状,属于小型多肉植物,注重秋天避免开花。
种植与养护:
1、配土:其他景天无异,泥炭+颗粒1:1左右,也并不刻意计算比例,差不多就行,做到通透性和不易板结即可。
2、浇水:富士养殖不能太干,特别是小苗,发根后每10天-半月浅浸盆一次,但不要浸透,太潮了会烂根。
3、光照:需要充足的光照,除了夏天,其他时候全日照,夏天需适当遮阴,小苗夏天不要直晒。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观察》
我们总以为,剩女是白富美的代名词。
哪怕我自己,也一度认为,剩女是女性中最先进的一帮人,是领头羊,是带路党,是敢吃磅蟹的勇士。
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惨淡的,真相是,大多数剩女都活得挺糟糕。
近期,《中国剩女调查》通过大量分析和访谈,告诉我们一个现实:
大众普遍认为的剩女具有“三高”——学历高,薪水高等,事实却与我们的想象全然相反:剩女普遍学历低、薪水低。
数据显示:30.1%的剩女,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42.7%的剩女,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而月入过万的,只有1%,最主要的是,51.05%剩女在调查中,连职业都不好描述,这也就解释了各大视频平台涌现的女性直播现象,另外,55.7%的剩女都是中学学历,甚至还有11.1%是小学以下学历,本科学历仅占13.9%,研究生更少,仅占3.3%, 也就是说,大多数剩女,都只念到中学就辍了学,担任高管的25岁以上未婚女性只有2.5%。
那么,被剩的原因,还认为是因为自己太优秀吗?还要枉顾现实,在想象中一味自嗨吗?恐怕这场独角戏,已无人陪同演出了。。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读书》(连载)
《明朝那些事儿》
第162章
皇帝很脆弱(1)
做皇帝来了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
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兄朱厚照死掉了,他将有幸成为新一任的天下统治者。
十五岁的少年朱厚熜仰头看着远处雄伟的京城城墙,想到自己即将成为这里的主人,兴奋的血液冲进了他的大脑。
可还没等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一群官员就迎了上来,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帮人其实并不只是来迎接他的。
“请殿下(此时尚未登基)从东安门进宫,到文华殿暂住。”
换了一般人,对这个要求似乎不会太敏感,只要能到伟大首都就行,还在乎哪条路吗?至于住处,反正当了皇帝房子都是你的,住哪里都是可以的。可是朱厚熜不愿意,他不但不愿意,甚至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怒。
因为像他这样的皇家子弟,十分清楚这一行为代表着什么意思——皇太子即位。
根据明代规定,这条路线是专门为皇太子设计的,做皇帝不走这条路。
“我要走大明门,进奉天殿!”
这才是正牌的皇帝进京路线。
然而官员们不同意,他们也不多说,只是堵在那里不走。在他们看来,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会乖乖地就范,听他们的话。
可惜朱厚熜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有一种天赋,杨廷和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天赋,才决定扶持他成为新一代的皇帝,使他脱颖而出的。
他的这种天赋叫做少年老成,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他工于心计,城府很深,十几岁正好是少年儿童长身体的时候,可这位仁兄很明显只长了心眼。
他拿出了朱厚照的遗诏,告诉他们自己是根据法律文书继承皇帝位,不是来给人当儿子的。
搞完普法教育,朱厚熜又开展了屠刀教育:如果你们再敢挡道,将来登基后第一个就收拾掉你们。
然而大臣们的顽固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们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态,看那意思,你朱厚熜想进大明门,得从我尸体上迈过去。“好吧,我不去大明门了。”朱厚熜叹了口气。看来他准备屈服了。
可大臣们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就听到了一句让他们震惊的话:
“东安门我不去了,我要回安陆。”
下面是集体沉默时间,在朱厚熜挑衅的眼光下,大臣们被制伏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略显稚嫩的少年,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不要紧,不要紧,既然不让我进大明门,我连皇帝都不做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古语有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是眼
前的这位仁兄既不是玉,也不是瓦,而是一块砖头。拦路的官员们商量片刻,换了一副恭谨的态度,老老实实地把朱厚熜迎了进去。
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这就是少年朱厚熜学到的第一课。
皇帝从大明门进宫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杨廷和那里,但他并没有在意,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小孩子耍耍性子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话虽如此,他也没有放松警惕,必须让这小子接受点教训,才能使他彻底明白,这个地方到底由谁来管事。
很快,他就拟定了一个计划。
朱厚熜进了皇宫,却并没有丝毫的不适应,他看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十分踏实地坐上了堂兄的座位。这里应该是属于我的,我本就是这里的主人。
从这一天起,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心眼最多的嘉靖皇帝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前面等待着他的,将是无数的考验和折磨。
在他登基后的第六天,第一次攻击开始了。
这一天,礼部尚书毛澄突然上书,奏疏中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列举了很多人的事迹,念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这种东西都会让皇帝听得打瞌睡,但这一次例外发生了。
朱厚熜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在认真地听,而且越听脸色越难看,到后来竟然站了起来,脖子青筋直冒,怒目盯着毛澄,恨不得撕了他。
为什么呢?这倒真不能怪朱厚熜先生没有风度,换了是你,听到了毛澄说的那些话,估计你早就操起板砖上去拍毛先生了。
事情全出在毛澄的奏折上。
他的这份文件写得很复杂,但意思很简单:
皇帝陛下,我们认为您现在不能再管您的父亲(兴献王)称为父亲了,根据古代的规定,您应该称呼他为叔叔(皇叔考),您的母亲也不能叫母亲了,应该叫叔母(皇叔母)。从今以后,您的父亲就是孝宗皇帝,管他叫爹就行。
最后顺便说一句,为保证您能够顺利地改变称呼,免除您的后顾之忧,我们几个人商定,如果大臣中有谁反对这一提议的,可以定性为奸邪之人,应该推出去杀头(当斩)。
朱厚熜虽然年纪小,但读书很早,这篇文章的意思他十分明白,但也十分纳闷:
怎么回事?当个皇帝竟然连爹都当没了?不能认自己的爹,我爹是谁还得你们给我指定一个?这种事还能强行摊派?
他发出了怒吼:
“父母都能这样改来改去吗?”
皇帝发怒了,后果不严重。因为杨廷和先生的回答是可以。
朱厚熜不是个笨人,当他看见朝中大臣们异口同声支持杨廷和的时候,就已经清楚了这个幕后人物的可怕。
于是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丢掉了皇帝的尊严,叫来了身边的太监,让他去请杨廷和进宫。
朱厚熜叫杨廷和进宫,却并没有在大殿上下达命令,而是安排他进了偏殿,恭恭敬敬地请他喝茶。说白了,他是找杨廷和来谈判的。
于是这位少年皇帝放下皇帝的架子,用恭维上级的口气吹捧了杨廷和一番,表扬他的丰功伟绩,最后才为难地表示,自己的父母确实需要一个名分,希望杨先生能够成全。
可是这个历经四朝,已经六十三岁的老头子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认真地听取了皇帝大人的意见,表示会认真考虑,之后却是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无奈之下,朱厚熜只好和杨廷和玩起了公文游戏,他把表达自己意思的文书下发,要内阁执行。
然而这所谓的圣旨竟然被杨廷和先生退了回来,因为根据明代规定,内阁首辅如果认为皇帝的意见不对,可以把圣旨退回去,这种权力的历史学名叫做“封驳”。
普通老百姓如果有了委屈没处告状,可以去上访,然而朱厚熜先生连这个最后的退路都没有,因为他的上访信只能交给他自己。
难道真的连爹都不能要了?无奈的朱厚熜终于意识到,他虽然是皇帝,却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在这座宫殿里,皇帝的称号论斤卖也值不了多少钱,要想得到所有人的承认和尊重,只能够靠实力。
然而他没有实力,不但得不到支持,连一个为自己父母争取名分的理论说法都没有,要论翻书找法条,他还差得太远。
眼看父母的名分就要失去,痛苦的朱厚熜却软弱无力,毫无办法,但天无绝人之路,在他最为绝望的时候,一个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出现了。
算卦
四年前(正德十二年,1517年),京城。
一个举人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发榜处,这里刚刚贴出了这一科的会试结果,前前后后看了十几遍之后,他终于确认自己又没有考上。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这已经是他第七次落榜了,这位仁兄名叫张璁,他中举人已经差不多二十年,此后每三年进一次京,却总是连个安慰奖也捞不着,而这次失败也彻底打垮了他的耐心和信心。
他不打算继续考下去了,看这个情形,没准等自己孙子娶了老婆,还得拄着拐棍去北京考试,就算到时考上了,估计不久后庆功会就得和追悼会一起开了。那就去吏部报到吧,按照政府规定,举人也可以做官,就算官小,毕竟能够混个功名也是好的。
然而就在他即将踏入吏部大门,成为一位候补官员的时候,却遇见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
这个人姓萧,时任都察院监察御史,他这个御史除了告状之外,倒也搞点副业——算卦,据说算得很准,于是张璁先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觉悟,请他给自己算了一卦。
萧御史拿出了江湖先生的架势,测字看相一套行头下来,却沉默了下来。
张璁没有心思和他捉迷藏,急切地向他询问结果。
“再考一次吧。”这不是张璁想要的答案,在科举这口大铁锅里,他已经被烤煳了。
“只要你再考一次,一定能够考中!”萧半仙打了保票,然而更刺激的还在下面:
“你考上之后,几年之内必定能够大富大贵,入阁为相!”
张璁瞪大了眼睛,看着神乎其神的萧半仙:兄弟你的牛皮也吹得太大了吧!
连个进士都混不上,还谈什么入阁为相,张璁不满地盯着萧御史,他认为对方明显是在拿自己寻开心,准备结束这场荒唐的对话,去吏部接着报到。
然而萧御史拉住了他,认真地对他说道:“再考一次吧,相信我,没错的。”
张璁犹豫了,虽然再失败一次很丢人,但他已经考了二十年了,债多了不愁,顶多是脸上再加一层皮,思前想后,他决定再考一次。
正德十六年(1521),第八次参加会试的张璁终于得偿所愿,他考上了,虽然名次不高(二甲第七十余名),但总算是中了进士。
不过这个考试成绩实在不好,他没有被选中成为庶吉士,这就注定他无法成为翰林,而当时的惯例,如不是翰林,要想入阁就是痴人说梦,更何况张璁贤弟已经四十七八岁了,这个年纪也就只能打打牌,喝喝茶,等到光荣退休。
这样看来,萧半仙仍然是个大忽悠。
张璁先生不抱任何指望了,他被分配到礼部,却没有得到任何工作,估计是礼部的官员对这个半老头子没啥兴趣,只给了他一个实习生的身份。
(待续)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心理》
5、视网膜效应:一个人自身的状态会影响她(他)的观察结果。
6、自我服务偏差:人们有过分强调自己对成功的贡献和尽量缩小自己对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的倾向。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
《慢客寄语》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血肉。”
喜欢多肉,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