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苏轼被贬,去世前拜谒六祖真身,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_苏轼42岁被贬

文 | 编辑:栗子

前言: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被誉为“中国文人天花板”的儒学大咖,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就是苏东坡,他的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尤其是他在南华寺留下的八字遗言: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这八个字,仿佛是他在生命尽头留下的最后一道光芒,照亮了后人的道路,苏轼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对人生有这样的感悟?

乌台诗案,人生大劫

乌台诗案发生在北宋元丰二年,是一场深刻影响苏轼人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此案起因于苏轼的一封谢恩公文《湖州谢上表》。

这份公文本只是苏轼履行湖州知州工作的日常述职报告,然而却被新党中人沈括等人利用,曲解成了抨击朝政的工具。

当时,据沈括等人解读,苏轼在公文中一些措辞以及大量的诗文都被放大来指责他“目无君上,心怀叛逆”,暗指神宗新帝失德,试图达到批评朝政的目的。

于是,这虚构的指控开始在朝野中传播,引起了巨大的骚动。

苏轼本人遭到了恶意中伤,被诬陷成“谤讥朝廷”,这种孤立无援的指控使他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原本是新党的亲信,此时却不幸成为攻击的对象。

众口纷纭的恶语满布朝野,甚至神宗皇帝也怒不可遏,立即颁旨将苏轼拘捕入狱,等待处决。

时任东京留守的苏轼负责京城的安卫和百姓生计,突然遭此巨变,他毫无准备。对于这场政治阴谋的发起,他一无所知,只能匆忙面对官府的追捕和拘押。

幸亏太后为其开脱,苏轼险中保命,然而官职已失,声望跌至谷底,这场政治迫害几乎将他的名望抹去,人生深陷泥泞。

尽管乌台诗案渐次潮退,但苏轼的仕途却再无白纸黑字的康庄大道。他被迫离开京城,去黄州这样一个遥远边陲的小镇任职。

在新党掌权期间,苏轼想再次回到朝堂岂不是难上加难。沉浸在巨大打击中的他,只能心灰意冷地在黄州尽情发泄内心的不平之情,并应付自己现任的一些琐事。

正是在这个艰难的时期,苏轼的人生才真正打开了新章。他的文学才华被解放出来,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开始更加注重自己内在的世界和情感体验,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从此苏轼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摹,同时还融入了更多的感情和思考。

这种转变让苏轼的文学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的作品更加深邃、丰富,具有更加深刻的哲理意味。

他开始更加关注内心世界,融入更多情感和思考,使得他的创作更加丰富、深邃并具有更深厚的哲学内涵。

年少有为,却遭排挤

苏轼,这位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其独特的才华和魅力,在年少时期便已崭露头角。

正是这样一位年少有为的人才,却在政治生涯中屡遭排挤,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对苏轼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父亲的熏陶下,苏轼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他的诗文清新脱俗,令人叹为观止。

1057年,苏轼参加了汴京的朝廷科举考试,他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赞赏。尽管因为欧阳修的误判,苏轼失去了本应属于他的第一名,但他的才华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极高,他认为苏轼的文章“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正是因为欧阳修的这句话,苏轼的名声大噪,他在京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正当苏轼要在政坛上大展身手时,却因为母亲去世,不得不回乡奔丧,丧期满后,苏轼再次参加中制科考试,一举考中,成为“百年第一”,从此踏上了仕途。

当他再次回到朝堂时,发现朝堂上的氛围已经变得紧张起来。王安石正在推行变法,而欧阳修等反对变法的大臣纷纷被排挤。

苏轼没有随波逐流,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上疏陈述新法的弊端,结果招致了王安石的忌恨。

在王安石的打压下,苏轼被迫离开京城,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尽管他注重民生,政绩颇佳,但始终无法回到京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1079年,苏轼因为一封述职报告,被卷入了一场政治漩涡,在这场事件中,苏轼被指为“谤讪朝廷”,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晚年颠沛,与佛结缘

后来,苏轼来到了南华寺,他每一步踏入南华寺的足迹,仿佛都在重温他与佛法的相遇历程,身世坎坷的他对生活的珍惜与苦难的理解让他对佛教的修行充满向往。

沉思在六祖慧能的雕像面前,在那双似闭非闭的眼睛中,苏轼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几经欢乐与挫折的岁月使苏轼比常人更加成熟和深思。他知道人生无常,尘世红尘一切皆是假相,唯有平静心境才能抵御风雨。

面对雕像,他心中难以抑制的困惑终于得到宣泄,身边的书生对苏轼深入挖掘内心的冒险给予了肯定,苏轼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决心。

苏轼侧身重新目视祖师雕像,深呼吸了一口气,不禁被周围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寺庙内回荡着舒缓的钟声,苏轼愣了一下,这震撼心灵般的声音仿佛是对他行程的涤荡。

阳光透过寺庙的窗户洒进来,映照在苏轼的脸上,那束金光仿佛代表着他对人生本质的透澈领悟。

苏轼扭过头对书生微笑,眼中的泪光在阳光下依然闪烁,他清晰明了地告诉书生,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境自在,便可以找到回家的地方。

这番领悟如同旱地遇甘雨,苏轼以往的压抑和迷茫如斯一扫而空,他终于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心灵上的寄托。

苏轼再次跪拜起身,目光聚集在六祖慧能的雕像上,他心知自己已经找到了内心的济世之道,认为是佛法拯救了他心灵的苦痛。

他察觉到,这里的宁静能够促使他内心更加真诚地反思,而且远离尘嚣的环境让自己遇到珍贵的契机,佛法风格广泛而深攻,引以为榜。

他选择继续朝着四处蜿蜒的寺庙外面走去,向他聆听历史的声音泛舟笔记簿。

在他最后的时刻,留给儿子们“吾生不恶,死必不坠”的八字箴言,透露出他对佛教轮回转世的理解,似乎预示着自己下一世依然会是高僧大德,不会堕落下三途。

笔者认为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他既是儒门才俊,又与佛法结缘颇深,他的命运,只能用劫数未卜,道合自然来形容。

苏轼是如同倒翅煽飞的独眼鸟孤独飞过迁为止世,他知道在平静的禅悟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心灵的港湾。

信息来源:

《乌台诗案》

《宋史·苏轼传》

《东坡先生墓志铭》

相关文章

《百业经》:迦叶临终信佛证罗汉果86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

临终前的怪事

临终前的怪事——奇事一桩临终前的怪事,他去了哪一道这事是一位阿姨说的,她是一位标准的唯物主义者,行将退休之际,因此事差点儿动摇了她信守了半辈子观念。这是春节期间的事。阿姨的同事,心血来潮,邀请全科室的..

临终哀号声如狗叫

临终哀号声如狗叫堂舅卓某,台中县人,业农,一九五二年某月,因身体欠佳,听朋友说吃狗肉可以强身,而堂舅就准备把自己从日本时代饲养的忠犬杀了,全家进补。在某日的一大早,堂舅及舅母合力用锄头柄杀打那只忠犬,..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佛力加持

佛能度一切众生,但是他不能度无缘之人。我们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就是他没有信心,他不信,那用这个来,用没有信心来比况这个命尽,命数到了,这可谓登峰造极的比喻。你不信就死了。所以这个信心就极为重..

黄庭坚写了一首禅诗,苏轼笑而不语,山谷再献一首,先生拍手叫好

黄庭坚写了一首禅诗,苏轼笑而不语,山谷再献一首,先生拍手叫好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也是苏轼的弟子。宋诗虽不如唐诗光芒万丈,但品读苏黄的诗词,如同与古人泛舟湖上,饮酒..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时,所发出的光会因人而异吗?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时,所发出的光会因人而异吗?念佛的人在临终时,会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关于阿弥陀佛所发出的光,有不同的说法,到底是什么颜色?强度状况和其他状况如何?是柔和,还是胜过日月之光?这是实在的事..

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到临终时用

问:年寿高大的老年人念佛,身体也健康了,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临终时是否有能用?大安法师答:它是可以库存的,但不是说它有个东西摆在那里。这叫熏习。你念佛,这种佛号的力量在熏习我们的阿赖耶识的种子。原..

平时定静,临终不乱

平时定静,临终不乱欧阳修看见老和尚诵念妙法莲华经,坐得很端正,丝毫不动一下。他就问老和尚:「每见古人临命终时,有盘腿端坐或站立逝世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和尚回答:「古人念念定静,临命终时那里会散乱呢..

能弘法师:可以给没皈依佛门的人临终助念吗?能成功吗?

请问师父:如果不皈依佛门的人临终,其家属邀请助念团前去助念,可否应邀给予助念?能弘法师:这个不皈依佛门的人,他是什么情况?就是他在死前还不懂得皈依三宝(佛门应该是指三宝比较准确)。在临终以前不懂得皈依..

糟糠妻陪伴富豪临终

有一个富翁娶了四位夫人,四位夫人一个比一个娇美艳丽。大富翁最爱恋年轻貌美的四夫人,钻石珍饰、绫罗绸缎,应有尽有,都买给四夫人。富翁对婀娜娉婷的三夫人也倍加疼爱,交际应酬,出双入对,都带着三夫人。二夫人..

雷峰塔出土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等佛教文物在江西展出

中新网南昌1月1日电(王昊阳)雷峰塔出土的93件文物,日前集中在江西省博物院展出,南昌市民纷纷前往参观,一睹千年雷峰塔佛教文物的神秘风采。江西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文物,是2000年重建雷峰塔前,..

国内临终关怀及助念团体信息(添加中)

助念是利他,更是自利:1、为人助念其实是给我们自己助念,助成自己往生的因缘,临终确证的是我们,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真实利益。今日我为人助念,将来临终之时,自然也会有人为我助念,因果使然。印光大师开示:肯助..

梦到财神爷显真身说话

梦见财神爷显真身说话,预示梦者在学习或工作上可能遭遇了某些困难,可能自己没有办法解决,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公职人员梦见财神爷显真身说话,意味着所遭遇的阻碍可由贵人相助而获得解决。学生梦见财神爷显真身说..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居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心所变现的,还是真有他方阿弥陀佛来接引?若有他方佛来接引,别人为什么不见?法师:临终接引的境界现前是因缘的产物,是感应道交的产物。有我们心识所变的因素,但..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1、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梦见已故的奶奶又临终

梦见已故的奶奶又临终,表明在你的心中想预知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残疾人员梦见已故的奶奶又临终,表示做梦人不想被歧视,渴望受到别人的正视。理发师梦见已故的奶奶又临终,预示你会得到提升,或是收入增加。鳏夫梦见..

鹦鹉快死前的征兆 鹦鹉临终前有哪些征兆

鹦鹉快死前的征兆鹦鹉临终前有哪些征兆鹦鹉是一种聪明可爱的鸟类,常常被人们作为宠物饲养。鹦鹉也会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当鹦鹉接近临终时,它们会展现出一些征兆,这些征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鹦鹉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正念!第一念的正念不容易做到。诸位你相信你临终的时候是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然后正念往生,你相信你会这样吗?你相信!哦,那你这个人很有自信!..

大安法师: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

大安法师: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大家可以看看“四十八愿”的其中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实际上就把这个顿信和渐信的几种不同的根基,给我们展示出来了。十八愿就是直接从信心下手,得到往生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