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存了100斤的情感,是时候,找老公算算了。
留着齐耳短发,上身白色的衬衣,下身一条笔直的黑色西裤,说话干脆利索,体态偏胖,致使我无法判断眼前这位于大姐于的实陈年龄。
人有时候挺奇怪的,宁愿找陌生人说说话,聊聊天,也不愿向亲朋好友吐露只言片语。
我一向仰慕像于大姐这样干练的女人。于是见她一个坐在凳子上,我便上前打招呼。
我们聊的很愉快,侃天谈地。说着说着,于大姐问我:“其实,我以前和你一样瘦瘦的八九十斤。”
我笑了笑,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好。她也不看我,眼望前方接着说:“你比我小,记着,婚姻里不论好坏,都要先照顾好自己,爱自己,任何人不值得你为他全心付出。”
接下来于大姐围绕着自己近200的体重,讲述了她那爱恨交织的过往。
她和丈夫是农民。60年代的人,婚姻多是媒铄之言定终身。在于大姐28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
于大姐是家中老大,母亲长年卧床不起,父亲靠打零工来维持家里的生活。于大姐见不得父亲辛苦养活一家人。她决定休学回家,扮演起母亲的角色,同时也担起了母亲的责任。
她每天早上,天微微明亮,就要起床做饭。做完饭她先给母亲喂过饭,送走出门打工的父亲,又忙着照顾两个妹妹,三个弟弟的吃穿上学。
每到换季,她到邻居家学做衣纳鞋,夜晚,全家人都睡了,她赶紧为弟弟妹妹缝衣做鞋。
她这么辛苦的为了一家人,毫无怨言,即使她因营养跟不上,出现晕厥,她也从未向父母喊过苦,叫过累。
是啊,好吃好喝的都给了弟弟妹妹,于大姐吃得是撇下的稀汤寡水。其实,她为这个家的无私付出,有两个人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只是贫穷的家庭,让他们没法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于大姐的关心。
这两个人就是于大姐的父母,他们深知大女儿为了这个家把自己学习都耽误了。眼瞅着,别家姑娘出嫁了,已经28岁的于大姐还没对象。
父母俩个寻思着,不能再因为这个家耽误女儿的终身大事了。于是,他们托媒人为于大姐物色对象。
像于大姐这么能干又善解人意的人,找的对象应该也不会差会吧。毕竟,前二十多年已经受了不少苦,接下来也该轮到享享福了。
那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呢?不几日,于大姐便被安排在媒人家,见到了未来的丈夫。
这个男人身形消瘦,但很精神。于大姐现在回想起来,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她答应了这门亲事。
半年后,于大姐成家了。成家后,于大姐跟着丈夫下地种田,劲儿往一处使,只为让不富裕的家庭变变样儿。
她得知丈夫从小缺乏父亲,一路走来吃了不少苦。于是平日做饭,给孩子们盛完后,将另一半饭中,有营养的食物也都捞给丈夫吃。她自己用馍就着水一样的汤凑合着吃一顿。
长时间这样做,胃就反抗了,她为了省钱,自己去卫生室抓止痛片吃。吃得时间长了,身体便开始慢慢膨胀,一年、二年、三年,年年如此,她的体重由原来的八九十斤升到了160多斤。
人一胖,干活时,尤其是农活,就会显得不利索,自然迅速会慢下来。丈夫对于大姐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他一不顺心就会迁怒于于大姐,刚开始时,丈夫大大咧咧地说些脏话,每当这时,于大姐会耐心的劝导丈夫,试图去沟通。
但这样的做法导致了矛盾的不断升级,丈夫不善言辞,拒绝交流,言语更是恶毒,嫌弃于大姐又胖又难看。更甚时,还会时不常的发生肢体接触。于大姐往往在夜晚,多次凝视着伤痕累累的身体,而独自流泪。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外边狂风大作,树枝乱抓着窗户,发出哒哒声。屋里却异常平静,于大姐将这些存了100斤的感情,找丈夫好好说叨说叨。
次日,鸟儿在枝头鸣叫,太阳温柔地洒着金光,于大姐清算了100斤感情后,到餐馆吃了一顿好饭,买了一件自己一直以来舍不得买的衣服,犒劳了自己多年来的辛苦付出,也算是给自己的之前做个告诉,同时要重启下一段新生活。
至此,我明白了于大姐前面那段话的意思。人平时要存钱,用时才能取出。感情也一样,平时不储存,透支就没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