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破山海明的禅学思想及其实践>的内容提要
道坚法师内容提要破山海明生活在明末清初战乱频仍之时,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及菩萨悲愿之力,斡旋在多种武装势力之间,致力于弘法事业,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破山出家后,先于邻水县听慧然讲《楞严经》,在黄梅破头山学教参禅三年,效法高峰原妙七日克期取证之法而开悟。后历参憨山德清、无异元来、闻谷广印、雪峤圆信、湛然圆澄等大师,最终得到密云圆悟的印可。破山一生重兴道场十四处,传法弟子八十七人,在家信徒不计其数。破山的禅学思想注重心性的平等及内在的解脱,认为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是众生皆可成佛的依据;以性相融通及心佛不二的理念,说明众生在本质上都有成佛的潜在力量。认为众生心性不是实质性或绝对性的精神实体,而是心性本空,体合法界,通过自心修证即可体悟宇宙万有的本来面目。破山禅学以“无所得”正观为宗旨。效法马祖以“非心非佛”断除对“即心即佛”的迷执,以“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开示真如理性,进而悟入诸法“无所得”的大乘境。破山重视无念法门,以“一心不生”为入道要门。破山强调任运自然的修行观,以“怖生死心”为禅修者的精神原动力。立足于现实世间,面对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对现实的五浊恶世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及了生脱死的愿望,精进修行,以期得到崇高而永恒的终极生命。认为学佛一定要以解脱生死为目标,解脱的关键在于迷悟之间。他强调不执著也不排斥打坐、住山、行脚等修行方式。破山常常引导学人参究“本参话头”,并提出在“谁”字上着力、用功绵密而不间断及对疑情的运用作为参究话头的三个条件。对于学人用功不悟的原因有三,一是自恃聪明,平日不用功;二是执著古人话语,以致见识不清;三是执著取胜,堕入野狐禅等病态心理。